潼南人发〔2024〕59号
重庆市潼南区人大常委会
关于全区水利工程运行管护情况的审议意见
区人民政府:
重庆市潼南区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,听取和审议了区水利局局长张昭源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《关于提请审议潼南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情况的报告》。
会议认为,近年来,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,把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作为重要任务,运管工作基础更加夯实、责任更加明细、保障更加坚实、方式更加多样、思路更加灵活、成效更加明显,为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作出了不懈努力。
会议指出,全区水利工程运管工作还存制度有缺陷、责任有缺位、措施有缺少、创新有缺失、资金有缺口、设施有缺损、技术有缺乏、统筹有缺席、宣传有缺力等问题。对此,区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,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,进一步健全水利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,确保水利工程更好发挥效益。
根据会议审议情况,提出以下审议意见:
一、健全水利工程管理体系,在标准化、信息化、数字化上下功夫。一是在“标准化”上求规范。要持续深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。结合我区实际,由水利行政部门牵头梳理管理事项、明确管理流程、细化技术要求,力求精细化管理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,探索制定规范化和精细化相结合的工程管理标准化模式和方法,为全区实施精细化、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。二是在“信息化”上求智能。要持续推进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,抓好信息化平台建设,通过强化技术手段提高管护成效。依托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现代科技,推进工程监测、安全鉴定、工程维修、工程实时运行状况等信息化智能化建设,实现运管工作系统化、全过程、可追溯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如无人机、遥感等手段,强化对水利工程日常管护活动的辅助和监管,有效减轻基层人员负担。三是在“数字化”上求赋能。要推进数字孪生应用,通过数字赋能,提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水平。提升水利工程智管联动程度,实现行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,行业外部相关数据协同共享,形成上下联动、部门协同的智能工作体系。要推动科技创新,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、防洪抗旱的新技术、新方法,充分发挥科技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。要加强区内外合作与交流,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提高全区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。
二、健全水利工程安全体系,在制度化、合作化、专业化上出实招。一是在“制度化”上求完善。要完善政策体系,强化制度保障,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的现代化运管制度。明确水利工程运管主体,全面落实水利工程安全运管责任,分级公布责任人,督促提醒责任人履职尽责。加强汛情、旱情等灾害防控,强化预报、预警、预演、预案“四预”措施,提高防灾减灾能力,确保各项防洪工程安全运行。健全考核机制,通过考核倒逼责任落实,确保工程运行维护工作落到实处。完善社会监督制度,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,动员社会力量对水利工程管护进行监督。改革创新管护体制,加快构建“政府-企业-群众”三方深度参与的水利设施运管体系,提升水利工程管护水平和利用效率。二是在“合作化”上求统筹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的重要论述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,强化组织领导,加强党建统领,强化科学统筹、深化改革创新,共同做好全区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工作,构建水网统一管理新格局,开创资源合理配置新局面,大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。三是在“专业化”上求技能。要建立专业的水利工程运管队伍,提高队伍运管水平,提升队伍安全运管意识。采取公开招聘、竞聘上岗等方式,择优录用年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,充实基层水利运管队伍。优化岗位设置,合理调配人力资源,畅通人才流动通道,壮大基层水利运管力量。紧密结合岗位实际,明确培训重点,狠抓业务培训,切实提升基层水利人员安全运管意识和运管水平。适当增加对基层一线管护人员的支持和激励,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。
三、健全水利工程运营体系,在产权化、市场化、舆论化上做文章。一是在“产权化”上求明晰。要以明晰产权、赋权释能为核心,积极开展水利工程不动产登记工作,为激活水利资产价值打好基础。对全区目前已建成的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,做到心中有数;制定水利工程不动产权登记指导办法,攻坚破解不动产登记难点、堵点问题,推动形成权属清晰完整、管护责任落实、经营活动规范的机制体制。二是在“市场化”上求突破。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和运作,拓宽管护资金来源渠道,弥补资金不足等问题。健全社会资本投入机制,拓宽筹资渠道,逐步构建多元化、多层次、多渠道的投融资格局。深化水利资产盘活,通过灵活采取转让项目经营权、收费权和采用PPP模式等多种方式盘活资产。深化产业形态改革,拓展水利工程休闲、旅游、文化、交通、养殖等融合功能,提升水利工程效益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,鼓励区水务集团优化、整合、重组项目和资产,发展从原水、供水、节水、排水到污水处理的水产业链,加强对管道直饮水等水业的开发推广,做大做强企业整体实力。三是在“舆论化”上求认同。要加强宣传引导,深化公众参与,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水利工程管护工作的热情,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。通过多种宣传方式,提升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水利设施管护工作的意识。逐步引导群众树立“水是商品、用水付费”的意识,增强有偿用水意识的自觉性,积极主动缴纳水费,努力实现“以水养水”的良性循环,促进农村供水工程效益持续发挥。
以上审议意见,请区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办理,并于2025年5月向区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。
重庆市潼南区人大常委会
2024年10月8日